欢迎光临妙手医生大药房! 注册
网站导航 互联网药品交易服务资格证书编号:粤C20150017
手机版
  • 扫一扫

    扫一扫
    妙手购药更方便

  • 扫一扫

    扫一扫
    下载妙手医生

首页 > 医生头条> 医疗资讯新闻> 浅谈婴幼儿口腔健康清洁

浅谈婴幼儿口腔健康清洁

妙手医生

发布时间:2022-09-07阅读量:1389次阅读
温馨提示:以下内容是针对圆心大药房网上药店展示的商品进行分享,方便患者了解日常用药相关事项。请患者在用药时(处方药须凭处方)在药师指导下购买和使用。

作者:纪正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

清洁口腔应从婴儿出生开始婴儿出生之后,即使一颗牙齿也没有萌出,家长也应每天用软纱布为孩子擦洗口腔。半岁左右牙齿萌出后,可以继续用这种方法擦洗口腔和牙齿表面。当多颗牙齿萌出后,家长可用指套刷或软毛刷为孩子每天刷牙2次,并清洁所有的牙面,特别是接近牙龈缘的部位,建议使用牙线帮助儿童清洁牙齿缝隙。二、学习养成刷牙习惯儿童2岁左右开始学习刷牙,适合儿童的刷牙方法是“圆弧刷牙法”。具体操作方法是将刷毛放置在牙面上,轻压使刷毛弯曲,在牙面上画圈,每部位反复画圈5次以上,前牙内侧需将牙刷竖放,牙齿的各个面均应刷到。选择大小适宜的儿童牙刷,每两至三个月更换一次,当出现牙刷毛外翻或倒毛时,应及时更换牙刷,做到一人一刷一口杯。每天早晚刷牙,每次刷牙时间不少于2分钟,晚上睡前刷牙更重要。学龄前儿童很难完成精细复杂的刷牙动作,需要家长帮助和监督。三、合理饮食,保护牙齿经常摄入过多的含糖食品或饮用过多的碳酸饮料,会引发龋病或产生牙齿敏感。儿童应少吃甜食,少喝碳酸饮料,减少吃糖次数,进食后用清水或茶水漱口,晚上睡前刷牙后不能再进食。四、为适龄儿童进行窝沟封闭窝沟封闭是预防窝沟龋的最有效方法,是用高分子材料把牙齿的窝沟填平后,牙面变得光滑易清洁,细菌不易存留,从而预防窝沟龋。窝沟封闭是一种无创技术,不会引起疼痛。建议6~8岁可以进行第一恒磨牙(六龄齿)的窝沟封闭,11~13岁可以进行第二恒磨牙的窝沟封闭。五、每天使用含氟牙膏,定期涂氟使用含氟牙膏刷牙是安全、有效的防龋措施,在非高氟饮水地区的3岁以下儿童每次用量为“米粒”大小,3~6岁儿童每次用量为“豌豆粒”大小,并应在家长或老师的监督指导下应用。儿童还可以每半年到医院接受一次牙齿涂氟。给牙齿刷上一层保护膜,其中的氟化物缓慢释放出来,可预防龋病。六、积极防范牙外伤儿童参加体育活动时,穿运动服和胶底防滑的运动鞋,防止跌倒摔跤造成牙外伤。必要时应佩戴头盔、防护牙托等防护用具。乘坐交通工具时,应系好安全带。一旦牙齿受伤,应尽快去医院就诊。七、尽早戒除口腔不良习惯,及早预防牙颌畸形吮指、吐舌、咬唇、咬铅笔、口呼吸、夜磨牙和偏侧咀嚼等儿童常见口腔不良习惯,会造成牙齿排列不齐,甚至颌骨畸形,应尽早戒除。对有口呼吸习惯的儿童,应检查其上呼吸道是否通畅,治疗呼吸道疾病,及时纠正口呼吸。乳牙期或乳恒牙替换期发现牙颌畸形应及时就医,由口腔医生检查、判断是否需要进行早期矫治。八、定期口腔检查,及时治疗口腔疾病龋病是儿童常见口腔疾病,可以引起儿童牙痛,牙龈、面部肿胀,甚至高热等全身症状。龋病长期得不到治疗可造成儿童偏侧咀嚼,双侧面部发育不对称,还可影响恒牙的正常发育和萌出。儿童是口腔疾病的高发人群,而且发展迅速,为及时了解儿童口腔健康状况,早期发现口腔问题,早期治疗,儿童每六个月应进行一次口腔健康检查有很多妈妈可能觉得宝宝出生后的前几个月,在牙齿还没有长出之前,是不需要做任何口腔护理的,因为宝宝那么小完全没有必要啊。但是小宝宝每天要吃那么多次奶,如果不去做好口腔护理是很容易滋生细菌的。比如说有可能会导致宝宝发生鹅口疮。那妈妈们究竟该怎么做呢?其实对于还没有出牙的小宝宝来说,最好的口腔护理方法就是:在宝宝每次吃完奶后,再给宝宝喂口白水,这样不仅可以冲洗口中的残留奶液,还可以调节宝宝口腔内的PH值。可以有效避免细菌滋生哦。但是有的宝宝特别是小婴儿在吃完奶后会立即入睡,这时候喂水宝宝完全不配合。那么遇到这种情况该怎么做呢?目前国内主要有两种做法:做法1:使用纱布巾蘸水擦拭口腔。(绝大多数人认为不可取)这个观点在国内是被很多人否定的,反对的理由是:“新生儿的口腔黏膜非常细嫩,稍不留意,纱布就会损伤宝宝稚嫩的口腔黏膜,而且是肉眼看不到的损伤。细菌、霉菌随着侵入繁殖,会引起霉菌性口腔炎。”在上述质疑声中,就有了推荐使用的做法2:每天早晚用消毒棉棒蘸上淡盐水或者温开水轻轻在宝宝口腔中清理一下。看到这里,妈妈们是不是也在怀疑第一种做法呢?别着急Tina查询了大量资料,现在把结果告知大家。目前美国和台湾地区多采用做法1,即用纱布巾或者是毛巾等蘸水擦拭口腔。其中美国牙医协会(ADA)①指出:无论哪种喂养方式的宝宝,夜间哺乳会导致宝宝龋齿的危险性增加,因此建议妈妈在宝宝最后一顿奶喂食后、就寝前,用一块纱布、柔软的毛巾或软指套牙刷擦拭宝宝的口腔,这将有助于降低口腔问题的存在。Tina分析:其实以上两种做法的共同点都强调了宝宝出生后口腔护理是要做的,他们的分歧点主要在使用的工具上,是使用棉棒还是纱布巾。宝宝的口腔黏膜脆弱,Tina觉得这和使用什么工具关系不大,而和妈妈在擦拭的时候力度、方法以及使用工具是否够清洁有关。如果论安全性的话,Tina怎么觉得棉棒不比纱布巾会安全多少?Tina建议大家这样做:1.首先推荐采用“喂奶后再喂白水”的方法、简单又安全。2.如果宝宝不配合,可以从宝宝出生的第三天开始,每天早晚使用干净、湿润的毛巾、医用手套或者是纱布块缠绕在食指上,蘸上温开水轻轻地擦拭婴儿的牙床和舌头。注意擦拭舌头时要将手指轻轻的伸进宝宝口腔,注意食指尾端不要超过舌头的2/3,在宝宝口中画“8”字型约2-3次就可以了。从宝宝有了第一颗牙齿开始,连带牙齿一同清洁。同时一定要注意每次使用后的纱布巾,要清洗干净后沸水消毒。注意:妈妈再用纱布巾包裹自己的食指前,一定要去肥皂彻底清洁自己的双手。3.爸爸妈妈不要过分的亲吻宝宝的嘴,否则会将大人口中的致病微生物,如细菌、病毒等,传染给宝宝。,宝宝抵抗能力差,很容易因此而引发疾病。4.不要让宝宝养成吃着奶瓶、叼着奶嘴睡觉的习惯,习惯容易养成,克服却很难。5.无论哪种喂养方式的宝宝,在晚上睡前最后一顿奶后,需要做口腔护理,要么喂水、要么擦拭。6.妈妈也要注重自己的口腔卫生。如果妈妈有口腔卫生问题,在和宝宝分享食物的时候、将宝宝的手指放入自己的口中的时候,就有可能将病菌传染给婴儿。备注①:美国牙医协会成立于1859年,它的会员有148000名,包括多数在美国从业的牙医。美国牙医协会的总部在芝加哥(Chicago)。对于小婴儿来说,怎样打开宝宝的嘴?因为小婴儿有觅食反射,当你把你的手指靠近宝宝的嘴时,他会认为你正在试图喂他,这时候的宝宝会主动的慢慢打开他的嘴。当妈妈清洁宝宝口腔时,他咬妈妈的手指怎么办?这是宝宝很自然的反应,妈妈可以摸摸他的小下巴,妈妈也许会很轻松的张开他的嘴,取出后再次打开就可以了。还有就是妈妈此时的手指是包裹纱布巾的,所以应该不会觉得太疼痛,可以趁此在口腔内弯曲自己的食指顺便擦拭下牙龈内侧。对于宝宝口腔后部(也就是嚼口香糖的位置)该怎样擦拭?妈妈可以从宝宝的嘴角溜进手指,然后沿着脸颊直到口腔后部。 再用手指轻轻地在上下牙床咬合处擦拭。饮食习惯在儿童口腔保健中起到重要作用,应该引起家长的重视,并落实到日常生活中,不仅对于儿童的口腔健康有益,而且也对全身健康有益。婴幼儿时期的口腔保护,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平衡膳食:婴幼儿时期,全部乳牙和大部分的恒牙都在形成和钙化,也是身体快速生长发育时期,因此保证供给充足的蛋白质、维生素和富含无机物,如钙、铁、磷等食物,才能有利于牙齿的正常发育。5-6个月以前应从母乳配方奶中获得全部的营养,5-6个月以后,建议添加富含铁的干谷类物,提供适当的零食,无糖的谷类食物,无盐饼干和乳酪,既可满足婴儿生长发育的需要,还可以培养婴儿的咀嚼能力,为其过度到断乳期进行准备;

2、提倡母乳喂养:母乳是婴儿最好的天然食品,热量高、富含婴儿需要的各种营养素,以及较多的酶和抗体,有利于婴儿消化吸收和抵抗疾病。在喂奶时应注意喂奶姿势,最好是坐姿抱着孩子喂,左右轮换喂奶,以免影响婴儿颌面的生长发育。妇幼保健角度提倡按需喂养母乳至2岁,若从口腔保健来讲,超长时间的母乳喂养也会增加龋坏风险,所以更应提倡按需、规律喂养。
因为口腔当中有很多细菌,这些细菌就会利用口腔当中的食物残渣分解产酸,作用于牙齿硬组织,使硬组织脱矿。脱矿以后剩下的有机物会变软、塌陷,而形成龋洞。如果在牙膏当中加入氟化物,刷牙的时候这些氟化物就可以作用于牙齿硬组织,产生一定的功效,这样就可以有一定的防龋作用。如果使用的是不含氟牙膏,就没有这样的作用,使用含氟牙膏,就可以将氟化物的作用每天都应用,.软毛:一般牙刷的毛的柔韧度为较软、中度和较硬三个层次。给孩子选用牙刷一定是柔软的细丝牙刷,因为孩子的牙齿和牙龈比较柔嫩,很容易受到伤害。
因此一般会建议一天至少刷2次牙,一次在白天,一次在睡前,而且睡前这一次一定要刷得非常仔细!白天到睡前中间这段时间,如果有吃东西可以用漱口、多喝水、牙线等方式来清洁口腔。从宝宝出生就开始,不仅能保护乳牙,也是从小培养宝宝良好的习惯。
若是从小没有养成习惯,在孩子2~3岁有自主意识的时候,就会抗拒刷牙,不习惯与不喜欢牙刷伸进嘴里的感觉。除了从小没有培养习惯之外,宝宝不爱刷牙也可能与以下关系有关:
事实上,不管是否上学,都要每天按时洗漱刷牙。即使孩子有时候很是不愿意洗漱,我们大人也要仍然坚持,可以通过图片或动画告诉孩子,手上与嘴巴里有细菌,一定要洗干净,这样孩子就会知道洗漱的重要性了。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
妙手买药

妙手皮肤科医患交流群

妙手医生

妙手医生App

微信公众号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