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妙手医生大药房! 注册
网站导航 互联网药品交易服务资格证书编号:粤C20150017
手机版
  • 扫一扫

    扫一扫
    妙手购药更方便

  • 扫一扫

    扫一扫
    下载妙手医生

首页 > 医生头条> 医疗资讯新闻> 心律失常标准化管理

心律失常标准化管理

妙手云医

发布时间:2022-05-17阅读量:1589次阅读
温馨提示:以下内容是针对圆心大药房网上药店展示的商品进行分享,方便患者了解日常用药相关事项。请患者在用药时(处方药须凭处方)在药师指导下购买和使用。

作者:马雪原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潞河医院

正常人的心脏按照一定的节律,非常稳定而规律的跳动,如果由于某种原因使心脏跳动的产生和传导不正常,引起的心脏跳动的异样和节律发生改变,就叫心律失常。
心脏起搏传导系统包括以下方面:
1、心律失常的类型:过早搏动、房性早搏、交界区早搏、室性早搏。
2、阵发性心动过速:窦性心动过速、房性心动过速、室性心动过速。
3、房室传导阻滞:房室传导阻滞、房室传导阻滞、房室传导阻滞。
4、预激综合症:A型、B型
5、心房扑动(房扑),心房颤动(房颤)
6、阵发性室性过速(室速),心室性颤动(室颤)
7、病态窦房结综合征(快-慢综合症)
心律失常、早搏的出现有何意义?如何影响人的健康?
心脏整齐、规则的跳动,主要是搏出的血液满足全身组织器官的需要。发生早搏,尤其是室性早搏,可使心搏出量减少。但是,每分钟少于6次的早搏,对身体健康几乎无影响。偶发房性早搏,所减少的冠状动脉血流量仅为5%偶发室性早搏减少12%,两者对脑循环均无影响。每分钟多于6次的频发早搏,情况就两样了,它可减少冠状动脉血流量达到25%左右,减少脑循环血量8%-12%,减少肾循环血流量8%-10%,这样对健康带来一定的影响,但是,关键在于有无器质性心血管疾病,如果有严重的心脏病,那么频发早搏会导致心肌缺血、心绞痛或心力衰竭。频发房性早搏常为心脏病人发生心房纤颤的前驱,频发室性早搏可发展为室性心动过速,其至心室颤动而猝死。如果无严重心脏病,即使早搏频发,也不至于造成严重后果。
心律失常发生的原因?
很多疾病可以心律失常的形式为主要表现,但有了心律失常不一定都是心脏病,因为一些正常人也可出现心律失常,成有学者对正常人的心脏进行24小时的动态心电观察。发现有70%左右的正常人出现早搏,但均无任何临床症状。
心律失常发生的主要原因;
正常心脏:疲劳、何浓茶、烟酒刺激、情绪激动及冷饮等,常可出现心律失常。
器质性心脏病:如患者有风湿性心脏病、冠心病、肺心病、高血压性心脏病、先天性心脏病、心肌炎后遗症,以及可以引起一过性心律失常的风湿性心肌炎、白喉及流感等急性感染及急性下壁心肌梗死等。
药物作用:如洋地黄、奎尼丁、锑剂、氯喹、安眠药中毒等均可引起严重心律失常。严重电解质与酸碱平衡失调:如严重高压钾、低血钙,可使心肌收缩力减弱,产生室内传导阻滞而导致心跳骤停。严重低血钾可引起室性心律失常而导致心室颤动。严重酸中毒可直接抑制心肌而使收缩无力,并对儿茶酚岸的反应性降低,导致心跳骤停。
代谢性疾病:如甲状腺功能亢进可引起心动过速或心房纤维性颤动。
心律失常常见症状
心律失常最常见于各种原因的心脏病人,少数类型也可见于无器质性心脏病的正常人,其临床表现是一种突然发生的规律或不规律的心悸、胸壁、眩晕、心前区不适感、憋闷、气急、手足发凉和晕厥,其至神志不清。有少部分心律失常病人可无症状而仅有心电图改变,如果有以上症状,应警惕自己患了心律失常,须及时到医院心血管专家就诊,以免延误病情,
老年常见的心律失常主要有前收缩、心房纤颤、心房扑动、室上性心动过速、传导阻滞、窦性心动过缓等、虽然许多心律失常并非心脏本身疾病引起(即功能性心律失常),如电解质紊乱(如高血钾或低血钾)、情绪波动、吸烟过度、饮浓茶或酗酒,以及运动、发热都可能引起心律失常的暂时改变,但对老年人来说,心脏本身疾患导致心律失常(即器质性心律失常)要比其他年龄组的人多得多。老年人一旦发生心律失常,应及时去医院作一些检查,因为正确诊断心律失常的可靠依据是心电图,明确诊断,对疾病的防治很重要。
小儿心律失常的种类基本与成人相似由于小儿的心脏传导系统发育未成熟、生理功能不健全和身主神经功能不稳定,更容易发生心律失常。其特点包括:
初生时易发生心律失常,如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预激症候群等,多见于1岁以内婴儿。
新生儿期窦性心律极不稳定,婴儿期易发生阵发性心动过速。
如胚胎发育中,房室结区及房室束不相连接,可导致先天性房室传导阻滞。
小儿心律失常中以窦性心律失常最为常见,其次为异位心律,第三为传导阻滞。窦性心律失常中以窦性心动过速居首位,其次为窦性心律不齐,仅此两项占心律失常心电图的78.6%,二者多数为生理现象。小儿异位心律中以过早搏动(早搏)发病率最高,以室性最多,房性次之,结性较少见。传导阻滞中以一度房室传导阻滞占首位,右束支传导阻滞次之。
小儿窦性心动过缓、游走心律失常、不完全束支传导阻滞,以学龄期儿童多见。
小儿心律失常的发病与成人不同之处主要是心房纤颤较成人显著减少,只占0.6%,成人心房颤动仅次于室性早搏,居第二位。
小儿心律失常病因先天因素占了一定比例。如三尖瓣下移易并发房性过早搏动、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心房扑动;大血管异位常并发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房间隔缺损常发生一度房室传导阻滞及不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单纯心脏传导系统发育畸形可引起先天性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
简介心悸(心慌):心脏搏动增强A.生理B.病理、心律失常、心脏神经。
心神经官能症:是由于自主神经功能失调,致心脏血管功能紊乱引起的一种临床综合症,患者除感觉心悸外尚有左胸部刺痛或隐痛、呼吸不畅,且常伴有其他神经官能症状。
心律失常为什么要治疗?
维持正常或接近正常的血液循环状态:一个正常的心脏,有很好的代偿能力,当心律增快或减慢时,亦能维持足够的心排血量,维持正常血液循环状态,使血压保持在正常或接近正常范围。但如果心脏有病变,便失去了代偿和调节能力,引起心排血量减少,使血压下降及血液循环障碍。纠正了心律失常,便可维持正常和接近于正常的血液循环状态。
减轻或消除症状:多数心律失常的病人有一定的症状,包括心悸、胸闷、心前区不适、无力等,甚至因此而影响睡眠、工作及日常生活。如果得到及时治疗,上述症状减轻或消失,对提高病人生活质量是有效的。
预防猝死:心源性猝死是临床上常见的死亡形式。猝死的病例中,有80%—90%的病人死于快速型室性心律并发室颤。因此抗心律失常治疗是十分必要的,对预防猝死起到一定的作用。
针对病因治疗心律失常,有一部分原因是功能性的,如饱餐、情绪激动、劳累、饮酒等。如饱餐所至者应适量饮食,尤其晚间的饮食应有可控制少进刺激性的饮料。因情绪激动、抑郁焦虑、交感神经兴奋增高所至的患者。应调节情绪修身养性。因劳累引起者应注意充分休息,饮酒者戒酒等。

(以上内容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本平台观点)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
妙手买药

妙手皮肤科医患交流群

妙手医生

妙手医生App

微信公众号

微信公众号